范蠡著名的十四个称呼-04哲学家
 

范蠡著名的十四个称呼-04哲学家

夏廷献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范蠡在这一方面有独到看法,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是天人相合的宇宙观,二是知天知人的认识论,三是阴阳转化的辩证法。主要特点是:

第一,整体性

范蠡是从宏观上整体上认识客观世界运行法则——“道”的。他继承了老子“人法(效法学习)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精华,认为整个大自然,都是在“道”的运筹管理下,“道”是治国治军密语,做人做事法则。越王勾践不听范蠡劝告,擅自出兵攻打吴国,全军溃败被困于会稽山上,将要亡国时,向范蠡征求对策。范蠡说:“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史记》)。要把天、地、人三方面因素——客观形势上和主观条件相互参照统一考虑才能成功——“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国语?越语》)。“死生因天地之刑,天因人,圣人因天。人自生之,天地形之,圣人因而成之”(《国语?越语》)。明确地把天、地、人——客观事物作为整体进行分析考虑并提出具体问题的对策,自范蠡始。之后被其他典籍所吸收,“治国固有前道,上知天时、下知地利,中知人事。”(《十六经?前道》),而后被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所完善,形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著名格言。

第二,变化性

范蠡认为客观世界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他长期研究天体星辰变化(这一点非常了不起),发现“二?六丰歉率”(将专文叙述),观察太阳运行,发现“日困而返,日盛而匡”,“道”产生运动,到了一定极限,又复归于“道”,如此循环,生生不息。范蠡眼中,“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变。天时会变,气候会变,事物会变,人事会变,市场会变,国势会变。弱的可以变强,强的可以变弱,弱变强后还可以变弱,强变弱后还可以变强。范蠡作为上将军,特别重视战场变化,他说:“凡陈(阵)之道,设右以为牝,益左以为牡。早晏无失,必顺天道、周旋无究”(《国语?越语》)——战争中所摆阵势,应按牝牡、阴阳、刚柔之天道互相配合,且要变化无穷,使敌人迷惑,无法破阵。范蠡之所以能够在治国、治军、治家等大小事情上,都能取得成功,就是善于捕捉把握时间、时空、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高人一筹的正确决策。

第三,能动性

范蠡认为从整体上认识客观世界的变化,目的在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所能及地改变客观世界。在治国上,范蠡主张“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四封之内,百姓之事,时节三乐,不乱民功,不逆天时,五谷熟,民乃蕃滋”,(《国语?越语》下同)。在治军用兵上,范蠡说: “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用天道日月盈缩以喻用兵进取和隐遁。“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柔而不屈,强而不刚,德虐(奖惩严明意思)之行,因以为常。”“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失德灭名,流走死亡。有夺、有予,有不予。”把握阴阳刚柔——“古之善用兵者……后则用阴,先则用阳……后者无阴蔽,先无阳察,用人无势,往从其所”。“尽其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两军对垒,先要挫败敌人的锐气(阳节),才能取胜。在把握战局进程上,范蠡提出“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行为要有条件,条件成熟再干,不能超越。勾践在越国逐步复兴后,急于雪耻,五次提出北伐夫差,范蠡进谏说不要着急。夫差北上黄池会盟时,勾践要马上动手,范蠡仍然没有同意,直到第二年才动手,结果一战攻下姑苏,把太子友也杀了。之后在三次重大战役当中,勾践急于进攻,都被范蠡制止了,直到最后范蠡认为可以取得全胜时才动手,一举灭掉吴国。在处理战争结局上,勾践忘记了过去国耻,想答应夫差求和。范蠡说:“臣闻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不听上天安排要有灾难。“今天以吴赐越,越岂可逆天乎?”范蠡率兵迅速进军,逼迫夫差自杀。范蠡对敌人不能讲仁慈干净彻底消灭之的思想,被毛泽东所吸取,形成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著名诗句。范蠡在取得兴越灭吴的伟大胜利后,决定辞官经商,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第四,实用性

范蠡哲学思想突出的“亮点”是“经世致用”的实用性。他把发现的客观世界运行规律用于个人和国家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在用于个人方面,他决定去越国发展、关键时候动员勾践同吴国议和、陪同勾践入吴为奴、辅佐勾践复兴越国、决断消灭吴国时机、功成名就后迅速抽身、到齐国陶地发家致富、最后寿终正寝。在治国致富长寿上取得了“三重辉煌”,在实现人生价值中度过了完满一生。在用于国家方面,他把“以人为本”“柔而不屈”、“顺天地之常”、“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强弱互变”等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方针,建言勾践首先树立以弱胜强信心,告诫越王率先垂范不要腐化堕落——“彼(按:指吴王夫差)将同其力致其死犹尚殆,王且驰骋弋猎无至禽荒,宫中之乐无至酒荒,肆与大夫觞饮,无忘国常”(《国语?越语》)。从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外交等全方位地采取积蓄力量措施,最终使国土狭窄、人口稀少、文化落后、经济萧条、兵员匮乏、军队弱小、政治无序的越国,转变成了可以和强大吴国对峙较量并最后灭掉敌国、进军北上成为国富兵强的“霸主”国家,显示出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的军力和国力。兴越灭吴,是范蠡一生演奏的最辉煌乐章,也是成语“楚材越用”的最好诠释。

范蠡哲学思想在越国由弱变强过程中发挥的指导作用,对于今天我们如何把伟大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文明发达,仍有借鉴意义。范蠡哲学思想及成功范例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范蠡哲学思想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理论奠定了初步基础,主要观点也为“有用即是真理”的实用主义哲学所参照。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版权所有: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   Copyright © 2016-202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20001157号   技术支持:天润科技  

地址:南阳市宛城区新华街道民主街东段范蠡文化研究院秘书处   电话:18637763905 邮箱:fanliyanjiuyuan@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