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著名的十四个称呼-06商学家
夏廷献
商学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经营与管理,研究如何优化提高内部绩效,增加效益。涉及到管理、贸易、营销等领域。后人之所以把范蠡称作“商界鼻祖”,把经商叫做“陶朱事业”,是因为范蠡对自己“朱公庄园”管理有序有效,是因为范蠡发现了市场营销规律,并运用它聚财致富,成为我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亿万富翁。
所谓市场营销,就是把商品投向市场进行“买卖”。
既然是买卖,必然有盈有亏。如何盈多亏少乃至纯盈不亏呢?这是每一个商家都很挂心的问题,也是商家们追求的最高经营境界。
范蠡在治国治家(致富)的实践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有史以来,范蠡第一个揭示了市场营销——商品买卖几个关键环节的“奥秘”:
其一,在商品的准备上,范蠡揭示了“时用”原理——什么时间准备什么适用商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投其所好货等客,适销对路有市场。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述范蠡这一思想时,行文不到四百字,先后三处说到“时”的问题。第一处,“时用则知物”;第二处,“与时逐”;第三处,“能择人而任时”。这里的“时”,既是时间概念,军事理论家、军事科学院原战略部主任吴如嵩教授认为也有军事上“势”的内涵。就是说,抓住了时机,备好了适用商品,就像作战一样,有了“屈人之兵”的“势能”——力量和速度,必然可以在商业竞争中大获全胜。
其二,在商品的存储上,范蠡揭示了“积蓄之理”。强调了“务完物”——质量上乘完好;“无息币”——不因货物积压而占用资金;“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容易腐败变质的货物,特别是食品,要尽快出手,不可久留,更不可等待涨价再售。范蠡这种质量第一,不占流动资金,不留易腐商品的存储理论,影响了范公身后各代商人,直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其三,在商品的流通上,范蠡揭示了“流水”原理,“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主张货物通过流通增值,商人在交换中获利。他之所以选择齐国陶地经商,是“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史记?货殖列传》)。如何让“财币其行如流水”——像流水那样不停地周转滚动增值呢?范蠡从商品“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物极必反的辩证认识出发,主张“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在商品价格涨到最高点时,商家要像“粪土”一样赶快抛售;在商品价格跌到最低点时,商家要像“珠玉”一样抓紧购进。“财币”正是在商家把握“贵出”“贱取”中像水一样流通。范蠡正是把握住了“贵贱”的“上极”、“下极”之变,之度,才进入到了营销艺术的最高境界。加之他“能择人”——善于运用杰出人才协助自己;“逐什一之利”——薄利多销;十二条策术(不一一列举);“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市场行情尽在掌握之中。因而“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遂成巨万”(以上引文均出自《史记?货殖列传》)。成为商界“鼻祖”,民间“财神”——不少地方百姓敬范蠡为财神,四季香火不断,以纪念这位“富而好行其德”的传奇人物。
范蠡之所以在治国治家上能够双重辉煌,根本原因在于他发现并运用了经济运行、商品流通中的客观规律。
范蠡在商业实践中,还写有著作《致富奇术》,原著已经失传,一些观点流传了下来,后人将其归纳整理成《陶朱公商训》,又称《陶朱公生意经》、《陶朱公商经》和《陶朱公理财十二则》,内容如下:
生意要勤快,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账目要稽查,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出纳要谨慎,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期限要约定,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尽责,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买卖要随时,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
钱账要清楚,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
工作要细心,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说话要规矩,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以上“十八要十八勿”的核心是“诚信”,所以称之为“商训”——法则,用来教导商家,规范商业秩序。
《陶朱公理财十二则》也是后人根据陶朱公的理财经验整理的,内容如下:
能识人:知人善恶,赈目不负。
能用人:因财器便,任事可赖。
能知机:善贮时宜,不致蚀本。
能倡率:躬行以率,观感自生。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到老无成。
能接纳:礼义相交,顾客者众。
能安业:弃旧迎新,商贾大病。
能辩论:生财之道,开引其机。
能办货:置货不拘,获利必多。
能收帐:勤谨不怠,取讨自多。
能还帐:多少先后,酌中而行。
和“十二则”配套的还有“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 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 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 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以上“十二能十二勿”,字面说的是“理财”,实质上是“理人”——识人用人。无论什么单位行业,人的因素始终第一。
单位、行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鉴于范蠡在商学理论和实践上的巨大贡献,我在1993年撰写了《商圣范蠡》历史剧,1994年在《新剧本》头题发表,同时写了一篇小文章,为何称范蠡为“商圣”,在说明了:“商圣”一衔,尚是空白;“圣衔”授予程序,无“法”可依;“圣衔”授予时间,无明确要求;“圣衔”评定条件,并无统一标准:所谓“圣人”,就是对社会进步有巨大贡献、对后人有巨大影响的人。具有“条条”,大体有三:一是道德极其高尚;二是智能超过常人;三是专长至于极顶。
符合一条即为“圣人”;符合两条称“大圣”;符合三条敬称“至圣”——接近“神圣”了。标准虽然不低,但范蠡表现不俗。提名范蠡为“商圣”,根据是“八个第一”:第一个史有记载的辞官经商的“总理级”干部——打破重官轻商思想观念的先驱;第一个认识到商品经济规律及作用并主张实行“宏观调控”的人——开认识价值规律之先河;第一个亲自规模经营水产养殖五畜产业、亲自组织货物交易的“专业户”——身体力行,作风扎实;第一个把兵法用于商场并上升为理论写有《致富奇术》以及《养鱼经》专著的人——这一点,评“圣衔”职称时,尤为重要;第一个意识到“广告”作用,不惜“变名易姓”以“鸱夷子皮”(酒囊皮子)做招牌的人——有超前意识,献身精神;第一个靠勤劳致富、市场致富、诚信致富“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司马迁语)成为“巨万”(亿万)富翁的人——实绩最重要;第一个在致富之后用信息、金钱,带动周围的人共同富裕起来的人——群众关系好,道德高尚(司马迁称其“富好行其德”);第一个在治国治家上取得了双重成功,为世人树立了成功榜样独立人格的人——无人可比。以上“八个第一”,都是开创性的历史性的,完全符合评“圣衔”的标准。范蠡虽然在政治上、军事上、思想上、外交上、建筑上的贡献也很大,但这方面的“家”“圣”已很多,全面衡量,突出特点,授予“商圣”一衔,比较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