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17年1月1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雷兴山教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系主任、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袁延胜教授专程赴宛城区黄台岗镇范蠡村(原三十里屯村),考察指导大型商周聚落遗址考古试发掘情况。南阳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郝玉建,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刘新,副所长崔本信、乔保同以及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强等陪同。南阳市宛城区委书记刘中青,宛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崇龙亲切接见两位教授并同他们交流搞好范蠡村考古试掘、振兴宛城文化产业事宜,表示一定要大力支持好、服务好、协调好这项工作,不辜负专家学者的殷殷厚望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下车伊始,两位教授顾不上休息,直接赶赴位于南阳城区南三十里华里的范蠡村考古现场,听取了市文研所负责人工作情况介绍,详细查看了项目展板,并到已经发掘出来的四个探坑、白河岸边实地勘察。最后来到位于范蠡村部的展示室,几个简易木床上摆满了数百件商周至东汉的标本文物,两位教授十分振奋,做了认真甄别和鉴定。
雷兴山是中国当代夏商周考古的权威专家,在国内业界享受很高的声誉,他在师承中国传统考古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聚落考古”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给考古界带来一股清风清流,多年来屡创佳绩,获得重大考古和研究成果。他对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能够通过民间访谈、田野调查获得这个考古线索表示了赞赏,对南阳市文物研究所规范化、专业化的考古作业阶段性成果表示肯定。他十分兴奋地说,从这个遗址的规模、年代和出土器物来看,与范蠡生活的年代比较吻合,定性为商周至东汉时期比较准确;况且这里发掘出了古人使用的坚井、灰坑、以及鬲、豆、碗、罐等大量民用陶器等,非常有价值;从文化土层深厚、有夯土层、大量瓦砾砖块等情况判断,这里学有古代城市遗迹,说明这里是一个长期持续、功能完备的人类早期生活的聚落遗址,可以说填补了中原地区同类遗址的空白。 雷兴山教授强调,对待考古工作一定要有科学求是的态度,不要急于下结论,文献记载提供线索和文证,关键还是要靠发掘考古来支撑,实事胜于雄辩,实物是最好的证明。下一步要在原有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三点工作:一是要扩大试掘范围,对白河岸边、道路旁边、沆塘四边“三边”进行剖面作业,利用天然形成的条件尽可能多地发掘,尤其留意带有字迹、印记、铭文的器物;二是要重点对东北部东汉遗址区域进行文探和试掘,找到《水经注》中关于三公城位置记载的物证;对宛襄古道遗址进行发掘;三是要借助于无人机航拍和测绘技术,把遗址的范围进一定界定厘清。四是要在适当时期组织一些公共考古现场讲评,普及考古知识,扩大社会影响;五是要重点编制考古项目成果和向上级文物单位立项申报文本,争得上级文物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袁延胜教授建议南阳要组织力量,加强对南阳历史地位宏观研究,人口史、移民史、白河河道变迁史等专题研究,范蠡故里归属地定向研究,结合考古工作,推出一批学术成果,打响范蠡故里品牌,将会对南阳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产生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和深远意义。 1月2日下午,两位教授在郝玉建副局长陪同下,来到位于宛城区新华街道办事处辖区内解放路(原长春街)董作宾故居,缅怀这位考古界泰斗级的大师毕生业绩。董作宾1895年3月20日出生于南阳,我国著名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1963病逝于台湾,他的后代至今仍在台湾生活。看到刚刚修葺一新的三进院落,雷兴山教授非常满意。当他得知中共南阳市六次党代会把古宛城保护与开发提上议事日程、正在布局推进时更是连连称道,他说南阳市和宛城区一定要把现有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好、开发好、研究好、利用好,名人故居和文化景点承载着中国人的人文记忆和浓浓乡情乡愁,是连接南阳和外界的情感脐带,也是文化产业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