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著名的十四个称呼-12天文学家
夏廷献
天文学家是以天体以及天体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著名人士。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都很重视天文气象研究,从而总结出了治理国家、行军作战的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范蠡非常重视天文气象研究,主要表现在:
第一,发现了粮食丰歉与天体运行的“二六”循环关系。
“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越绝书》应为“康”);火,旱”。“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史记?货殖列传》)。意思是说,每六年一丰收,六年一旱灾,十二年有一次大的饥荒。这种看法是长期观察木星在天空运行和地球农业收成丰歉关系的结果。范蠡观察到,木星每十二年绕天空运行一周﹐运行至酉,称岁在金,为“穰”——大丰年;又六年运行至卯,是岁在木,为“康”——小丰年;运行至子,是岁在水,为“毁”——大荒年:隔六年至午,是岁在火﹐又为旱年。形成六年一穰、六年一旱、十二年一大饥的循环。木星运行到地球某个方位,对农业收成的影响,是太阳以及其他星球对地球影响的折射反映。范蠡虽然只说到了木星方位,实际上已经放眼太阳系了。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能够发现天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二?六”循环关系,是非常了不起的。从时间上说,起码得观察24年以上。这说明范蠡从小就受到了天文气象知识的教育,立志报国后,更是注意这方面的研究。
第二,修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观象台。
史载,范蠡在修建越国新都会稽(今绍兴东南)时,将城中开挖河道的泥土,集中起来,堆成一座高46丈的龟形土山,遍植草木,在山巅建灵台,用作观察星象。堆砌46丈高人造山的壮举说明,范蠡对研究天文气象非常重视,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任天文台长。
第三,预测到了出航日的北海(今杭州湾)风向。
公元前482年夏初,越国“舰队”——水师决定从北海出发北伐吴国。当时北海地区一直是北风,直接影响水师北上。范蠡预测到某天北风转南风,决定了这一天出航。出航那天,果然南风劲吹,越国水师顺利北上进入长江。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范蠡不仅有理论,而且有实践,所以说,可以称作天文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