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乡范蠡
 

 

史书上说范蠡是楚宛三户人,楚国的宛地就是今天的南阳,故此,我这个南阳人称他为老乡,是
没有错的。只是把这样的名人引为自己的老乡,有点高攀的嫌疑。

对于这个声名很大的老乡,我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敬意,不给他足够敬意的原因,在于西施。他在诸暨苎萝村溪边寻到淀纱的美人西施后,一开始并没有告诉西施他寻找她的真正用意,结果纯真的西施一下子爱上了她,他竟也接受了她的爱意,两个人据说还有了爱情的结晶,可最后,他还是把她作为一件有丰厚政治回报的礼物送给了吴王夫差。不管这中间的理由有多少,反正他这种作为令我难以接受。

敬意虽不足,但对于这个老乡,我还是非常佩服的。

我佩服他当年断然离家到越国去施展抱负和才华的那份勇气。在他活着的那个年代,信息非常闭塞,交通极不方便,可一当他发现自己的抱负和才华无法在楚国施展时,竟能断然下定决心离家出走,去寻找宜于自己发展的地方,这,没有勇气是很难做到的。楚国的第一个国都就在离宛城不远的丹阳,宛地在那时应该是富庶和易于谋生的,如果他想娶妻生子,种上几亩地过平常日子,应该是不难做到的。但范蠡不想平庸地活过一生,他想把胸中治国领军的宏大抱负付诸实践,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于是就下定了决心告别父母离家外出,去面对一个很难把握的未来。他在白河岸边登上南去的小舟时,可能还有日后衣锦还乡的念想,可能还站在船头向他的父母边鞠躬边说:儿子过几年就会回来看望你们!但难料的世事最终切断了他的希望,使他终老前再也没能回过故乡。南阳这个地方的地域文化,是从不鼓励年轻人外出远行的,男孩们很小就接受父母的教导:金坑银坑,不要舍了老家这个穷坑。可范蓝却毅然坐上一叶小舟,经白河而汉水,再入长江,顺流而下去了远方。

我更佩服他在权力的巅峰上毅然与权力告别的那份智慧。范蠡在先入吴后入越确定留在越国之后,开始全心辅佐处于穷途末路的越王勾践振兴国家,20年的时间,果然使越国由弱变强并最终灭了吴国。期间,范蠡随同战败的勾践去吴国当过奴仆,可以说是尽心尽力,忠贞不二。他辛苦付出的回报终于来了,在吴王夫差战败自杀之后,在越王勾践重回王位一呼百应之后,范蠡被尊为上将军,当上了全军统帅。军队统朱帅在一个国家当然是最高等级的好官员,可以说是手握重权,登上了权力的巅峰。这个时候,依常人想来,他应该开始享受自己的奋斗成果,享用权力带来的各种好处,金钱美色,高房大屋,好马铜车,山珍海味,凌罗绸缎,美酒佳肴,都应该是伸手即来,点头便到的。

这个时候的他应该是志得意满,笑意盈面。然而,他却突然辞职挂冠而去,乘一叶扁舟离开了越国国都,去齐地干起了养鱼、晒盐和经商的活儿。这,不仅在当时的越国朝野引起了震动,即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也仍然使我感到意外。我们知道,权力对人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一般人要抗拒她是极其艰难的,多少人至死都不愿放弃权力,多少人宁愿冒着杀头的危险也要去夺取权力,多少人用了一生的积蓄想去买来权力,可范蠡却毅然决然的自动放弃了权力。这个举动,没有大智慧大定力是绝难做出的。翻开中国历史,你会看到多少官员都死到临头了,还决不放弃手中的权力,他们中也有人像范盘一样看出了危险,可他们宁去垂死挣扎,也决不自动放弃权力。相比之下,你能不对范蠡生出佩服之意?

我还佩服他有一套精明的经商本领。照说他的前半生研读实践的都是治国平天下之道,他熟悉和擅长的都是政治和军事领域的事情,一旦改行经商,能养家户口就不错了,毕竟隔行如隔山呀。可没想到,他竟然一入商行就研商道穷商理,提出了很多长久经商的人都没能提出的经商理论,为中国古典商业理论的建立做出了贡献。比如,他提出商业经营的主要目标是“人取我予”,即商人要提供人们生活和生产需要的东西;比如,他提出商品调节的原则是“待乏贸易”,即让货等人,不要人等货,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又如,他提出要把握好商机,“买卖随时,挨延则机宜失”;再如,他提出薄利多销,“逐什一之利”,主张只得百分之十的利润即可。他为了买卖公平,发明了先进的十六两秤;为了货物流通速度加快,发明了运货马车。一个高官转入商道之后,能够如此如鱼得水,能够迅速提出自己的商业理论,能够迅速发明经商工具,能够迅速赚得大钱成为巨富,确实令人称奇!这说明范蠡的头脑极其精明且随时都在高速运转,以备应付任何局面。作为他的老乡,我不能不心生佩服之意。

南阳这块土地,因当年处在楚文化、秦文化和郑、蔡、陈中原文化的交汇处,其对人精神上的滋养要更全面一些,范蠡一生能有那么宽阔的眼界、过人的智力和那么多辉煌、奇特的作为,与他在这块土地上出生、长大,接受这种交融性文化的熏陶不无关系。

一个人的人生成就固然取决于他本人的奋斗与努力,但其脚下土地给予他的潜移默化的滋养和哺育也是极其重要的。当我们在赞美范蠡的本领和历史贡献时,不要忘了赞美南阳这块拥有丰富文化积淀的美丽土地。

(作者系解放军总后政治处创作室主任,茅盾文学奖得主、河南省范蠡研究院特邀顾问)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版权所有: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   Copyright © 2016-202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20001157号   技术支持:天润科技  

地址:南阳市宛城区新华街道民主街东段范蠡文化研究院秘书处   电话:18637763905 邮箱:fanliyanjiuyuan@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