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的经营之道及其商业理论对后世的影响(二)
二、理财致富商训 范蠡的经营之道在中国商界流传甚广,后世儒商总结整理了多个版本的《陶朱公商训》《理财致富十二则》《理财致富十二戒》《经商秘诀二十条》等,充分体现了古代商业文化的精髓与准则。陶朱公理财致富商训比较流行的版本有:
其一,《陶朱公商训》,又称(商场教训十六条):
生意要勤紧,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 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 账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 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 期限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责人,放弃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 买卖要随时,挨延则机宜失。 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 用人要方正,诡谪则受其累。 货物要面验,滥收则售价低。 钱财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妄作则误事多。
其二,《理财致富十二则》:
1、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2、能接纳。礼文接待,交关者众。 3、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4、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5、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6、能讨账。勤谨不怠,取讨自多。 7、能用人。因才器使,任事有赖。 8、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9、能办货。置货不苛危舌本便经。 10、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11、能倡率。躬行以律,亲感自生。 12、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其三,《理财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勿强辩,
勿懒惰,勿固执,勿轻出,勿贪赊,
勿争趣,勿薄蓄,勿昧时,勿痴货。
《经商秘诀二十条》基本上是《陶朱公商训》的丰富和扩展。这些训规戒则是范蠡经商思想精华的浓缩,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面向百姓的经商致富教材,在商界民间流传了千百年,给后人以极大启示。
三、商业理论的深远影响
范蠡的经商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经历代封建王朝继承、总结、发扬,逐渐形成中国商业理论雏形。
白圭是在范蠡之后出现的一个著名的商业经营者。他的经商理论和经商方法,就直接继承和发展了范蠡的经商经验。比如,他运用范蠡“贵贱复反”的理论,观察市场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提出了流传至今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方针。再如,范蠡主张为了农末俱利,必须由国家确定合理的粮食价格。白圭则进一步提出,要收到农末俱利的实效,还可以重视商品质量,采取薄利多销方针。
范蠡的经济思想还影响了后世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李悝,战国时魏国宰相,曾颁布平汆法,其目的在于防止“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李悝的平籴理论,正是范蠡“农末俱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提出的平准法,同样是受了范蠡思想的影响。由于平籴法和平准法的实行,国家财政收入有了最大来源,促进了当时国家的经济增长。唐代刘晏,在平准法方面又有所发展,使中央政府掌握了全国物价,调运各地的货物都极为方便。特别是在掌握了全国市场动态以后,国家就可以在丰收地区高价籴入谷物,在歉收地区低价粜出;而京城官府如果有多余物品,还可以再运到丰收区出卖。经过这样调剂,物价可以大体上保持平衡和稳定。重视预测市场行情,保持物价稳定,“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这也是当年范蠡坚持“农末俱利”理论的初衷。宋代王安石主张实行市易法,可以说是李悝平籴法、桑弘羊平准法和刘晏平准法的继续,也是在三者基础上的一个发展。王安石着重强调范蠡“农末俱利”理论,并继承和运用这一观点,认为必须把重要商品的利润收入掌握在国家手中,即加强国家对经济活动的掌握和控制,可以抑制私家势力的发展。这对国家掌握重要商品、控制利润重要意义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自范蠡开始形成中国古代商业理论雏形,至清代后期,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欧商业思想的传入,商业理论出现了中西融合的趋势。但从国人始终信奉“陶朱事业”来看,范蠡作为中国古代商业理论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
作者:杜尊春 冯伟
(杜尊春,山东肥城市政协副主席、范蠡研究会副会长;冯伟,山东肥城市政协学习宣传和文史资料委主任科员,范蠡研究会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