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范蠡的朋友圈
——范蠡社会关系论析
张红星
范蠡生于波澜壮阔的春秋时期,与同时代的许多风云人物有复杂的交集。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梳理这些人物关系,对于我们深入认识范蠡的生平与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广泛参阅赵晔《越绝书》杜牧《杜秋娘诗》《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姓氏书辨证》卷三,裴驷《史记集解》孔鲋《孔丛子》《尸子·治天下篇》《淮南子·氾论训》《韩非子·解老篇》《左传》哀公十三年《吴越春秋》等文献资料,深入探析范蠡人际关系的若干种类。
例如范蠡和文种,两人相知相伴,有手足之情,但结局大不相同。当年,文种来寻访大贤之才,范蠡则学狗叫来试探文种。文种反而越发礼遇范蠡。二人结为好友,共商到越国去干一番“王有天下,霸领诸侯,富压四海,素封王者”的大事业。俩人都很有才华,一起辅助了越王勾践复国灭吴立下显赫功劳,但两个人的下场却天差万别,就是因为两人的人生态度截然不同。范蠡与勾践,两人有君臣之义,但是只能同患难,不可共安乐。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嘉赏众多财宝,范蠡可谓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地位。但甚有远见的范蠡为了明哲保身,便潇洒辞官,放弃这高官厚禄,将所得财宝分给友人等,自己携带少量钱财而走,不再回来。“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范蠡与夫差,两人为敌,互为恩仇。范蠡与西施,两人互为知己,但是先公后私,公私分明。范蠡与田常,两人曾经共事,合而后分。范蠡与孙武,两人相互钦佩,但是各为其主。越国练兵被吴国探知,伍子胥建议再次出兵攻越。范蠡见此事危急,主动请求去见好友——孔子学生端木赐(子贡),子贡受孔子派遣,周游吴,齐,越,晋列国,实施削吴,救鲁,助越,中立晋国的大计划。子贡乘坐自己的驷马并驾华丽马车,带上财宝,与各国诸侯分庭抗礼,以雄辩说服列国按自己的主意行事。在越国,范蠡与子贡互诉衷肠。按子贡之计,文种出使表示吴王勾践愿亲率一军跟从吴王伐齐。子贡劝吴王只可用之兵,不可役之君。这样,子贡帮越国度过一次危机。范蠡与伯嚭,伯嚭是奸臣,范蠡在个人情感上是鄙视他的。但是为了复兴越国,又必须利用他的贪欲。范蠡与伍子胥,伍子胥是忠臣,范蠡从个人情感上是敬仰他的。但是为了复兴越国,他必须离间吴王与子胥,使忠臣子胥不受信任。范蠡与子贡,范蠡与猗顿,两人曾为师徒,后来青出于蓝。猗顿按照陶朱公的指示,迁徙西河(今山西西南部地区),在猗氏(今山西临猗境)南部畜牧牛羊。当时,这一带土壤潮湿,草原广阔,尤其是猗氏县南 20里处的对泽,为一片面积很大的低洼地区,水草丰美,景色宜人,是畜牧的理想场所。猗顿最初就在这里放牧(史载该地明清时尚存有猗顿宅和猗顿墓)。由于猗顿辛勤经营畜牧规模日渐扩大,“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因起家于猗氏,遂号猗顿。致富后的猗顿为了表达对陶朱公的感恩之情在今临猗县王寮村修建了陶朱公庙。范蠡与太子友,两人本来没有盾,但是吴越两国为敌,只能成为敌人。范蠡与庄生,庄生是楚国老臣,范蠡旧友。始则受友之托,赦其次子,终则恶其长子,杀其次子。
综观上述,范蠡与同时代高人风云际会,纵横捭阖,钩心斗角,弹出了一场场精彩的大戏。他的个人性格和知识结构,也正是在与诸多人物的交往竞争之中逐渐形成的。范蠡情商很高,在处理敌我友关系中,以国家利益为上,克制个人情感,使忠奸善恶等道德评价服从于国家成败的大局。而为了复兴国家他不得不亲近和利用奸臣,疏远和坑害忠臣,这也是他后来看得透人生、放得下功名,泛舟江湖,行走山峰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系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现任国际易联副主席、中国国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华易经科学院副院长,北京乾圆国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四观书院导师、院长学术助理、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