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节“三户”辨析
一、史籍中所记载的“三户”
现在我们来谈讨一下“楚宛三户”的“三户”。三户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四年》的记载:
夏,楚人既克夷虎,乃谋北方。左司马昄、申公寿馀、叶公诸梁致蔡馀负函,致方城之外于缯关,曰:“吴将泝江入郢,将奔命焉。”为一昔之期,袭梁记霍单浮馀围蛮氏,蛮氏溃。蛮子赤奔晋阴地。司马起丰、析与狄戎,以临上洛……赵孟曰:“晋国未定,安能恶于楚?必速与之!”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将裂田以与蛮子而城之,且将为之卜。蛮子听卜,遂执之与其五大夫,以畀楚师于三户。
上述文字的大概意思是:春秋时期鲁哀公四年的夏天,楚国攻克夷虎后,就谋求向北方扩张。左司马昄、申公寿馀、叶公诸梁在负函召集蔡国人,在缯关召集方城之外的人,说:“吴国人将要溯江而上进入郢都,大家都要奔走听命。”规定一晚上的期限,袭击梁地和霍地。单浮馀包围蛮氏,蛮氏溃败。蛮子赤逃奔到晋国阴地。司马征召丰、析两地及狄戎之民为兵,逼近上洛。……赵孟说:“晋国还没有安定,怎么能与楚国关系搞坏?赶快把人交给他们!”士蔑于是召集九州之戎人,准备分田地给蛮子,还给他筑城,而且还准备为此事占卜,于是就抓获了他和他的五位大夫,在三户这个地方把他们交给了楚军。这是春秋末年,楚争霸北方的一件史事。上文中左司马昄、申公寿馀、叶公诸梁皆为楚大夫。上述地名杨伯峻先生的解释为:
负函,据《汇纂》,当在今河南信阳市县境。据江永《考实》,缯关在河南方城县。起,汉谓之兴,征召卒乘也。此谓征召丰、悉及狄戎之民为兵。丰,据顾栋高《大事表》七之四,在今河南淅川县废治(今为旧淅川)西南,与湖北十堰市相结界。今淅川县及内乡县之西北境皆楚析地。三户城在河南淅川县西南丹江之南。
这个故事中所记的几个地名:丰、析和三户都是春秋末年楚国之地。
关于“三户”,《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中也有记载:
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上文说自从楚怀王去秦国没有回来,楚国人至今都在可怜他,所以楚南公说:“楚国虽然只有三大姓氏,但是灭亡秦国的一定是楚国。”对于《项羽本纪》中的那几句话,南朝刘宋注释家裴骃《集解》云:
瓒曰:“楚人怨秦,虽三户犹足以亡秦也。”
唐朝注释家司马贞《索隐》曰:
臣瓒与苏林解同。韦昭以为三户,楚三大姓昭、屈、景也。二说皆非也。按:《左氏》“以畀楚师于三户,”杜预注云“今丹水县北三户亭”,则是地名不疑。
唐朝注释家张守节《史记正义》释曰:
按:服虔云“三户,漳水津也”孟康云“津峡名也,在邺西三十里”。《括地志》云“濁漳水又东经葛公亭北,经三户峡,为三户津,在相州滏阳县界”。然则南公辨阴阳,识废兴之术,知秦亡必于三户,故出此言。后项羽果度三户津破章邯军,降章邯,秦遂亡。是南公之善谶。
以上《史记》的三家注中,说出了三个不同的三户:1.楚有三大姓氏昭、屈、景,故曰“三户”;2.丹水县的三户;3.三户津,在邺西三十里。
关于邺西三十里的“三户”,《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中也有记载:
章邯孤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这段史料记述了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在漳水击败秦军将领章邯的史实。楚怀王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归项羽指挥。项羽让蒲将军带兵渡三户津,驻扎在漳水之南,与秦军相战,击败秦军。项羽领兵与秦军战于汙水之上,大破秦军。裴驷《集解》云:
服虔曰:“漳水津也。”张晏曰:“三户,地名,在梁淇西南。”孟康曰:“津峡名也,在邺西三十里。”
司马贞《索隐》:
《水经注》云“漳水东经三户峡,为三户津”也。
淇当为“湛”。案:《晋八王故事》云“王浚伐邺,前至梁湛”,盖梁湛在邺西四十里。孟康云“在邺西三十里”。又阚驷《十三州志》云“邺北五十里梁期故县也,字有不同”。
这里所讲的三户,是指漳水的三户津,在邺西,即在今天河北省临漳县西,此三户不属于“楚宛”的三户,与范蠡故里没什么关系,所以我们不再对它做进一步的探讨。
钱穆先生在其《史记地名考》中是这样解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三户:
(案) 三户亭,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丹水之阳。楚起丹阳,其后疆境南廓,而名其故所起曰“三户”者指楚昭、屈、景三族。又陕西商县南有三户城,亦丹水所经,见《水经》注。
钱穆先生的这段话,道出了淅川“三户”这个地名的来历。 |